close


這個地方在高雄五福路和中山路交叉口,

是高雄捷運的出入口。

鋼構材料應力的運用,在幾個出入口的表現,令人激賞。




 









 









 


兩側扶梯中間,流水淙淙,由上而下,

不能不佩服,在硬體建構中融入柔性訴求的創意。






 









 


高捷的美,值得期待!

各個都會都會說些冷言冷語,

那只不過是酸葡萄心理,各自拿出本領來吧。


 


左上三角形的光點是高雄的八五大樓捏。






 


中間兩棟靠左的建物是火燒後重建的大統百貨,新的名稱我偏偏就是記不得。

走的是偏女性百貨專賣店,類似台北衣蝶。


火燒過後,一直沒打算重建,

我猜,她是想仿效日本西武百貨的模式:地鐵出口就是她家的地下三層,

這個如意算盤直到高捷定案才落空。

那時候,商圈的重心已經移轉到南邊馬路對面的新堀江,

加上瑞城舞廳火燒,玉竹街NOVA撤退,五福路北商機逐漸潰散,重建時已時不我予。







 









 


我不會把甚麼飛翔的字眼形容在高捷出入口的硬體上,

簡潔、流暢、壯觀,才是我的想法。




 









 









 



有人罵高鐵,後來改口說還好;

有人罵高捷,我說:罵的人有骨氣就不要搭。

都會成長蛻變的過程,其他先進國家的建設,

有他值得借鏡的地方,但也並非全都適用在自家所有的建設藍圖當中;

台灣真的有夠小,可供使用在交通建設的面積不大,

如何有效運用每一寸的土地,都是高難度的挑戰。

日本在道路交通建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貫穿市中心區的雙層高速路。

那已是二十年前的遠見了,臺灣還要多久才能學會珍惜這片土地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