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王子問說:阿回娘家的人咧?

哈!哈!哈!都到舞台那邊等摸彩去了。



02









03









04









05









06









07



獎!獎!獎!還市長獎咧?獎甚麼?





08



主持人嘶聲力竭喊出最後一個獎。





09



台下幾乎沒有一張臉是面對著主持人的。





10



笑盈盈的中獎者。前景當然就是我的海鮮粥囉。





11



摸彩一結束,不到三分鐘,台下的人全都走光光了。





12



明年見?

三月份之後,這裡變成工地,聽說要開始管制進出了。





「紅毛港鄉親回娘家」,

標題乍看之下還蠻溫馨的,

可是,只要稍微有點腦袋瓜的,

都可以看得出來,下錯標題了。


悼念紅毛港-曾經,那是我們的家鄉。


是殘酷,可是,會不會更貼近真相呢?


曾經,七股鄉的篤加村是我老家,

十歲之前,我已經學會一個人從高雄走路去搭公路局到台南,

走一小段路,轉搭興南客運到佳里,在舊居玩個兩天一夜之後,

再搭一天只開兩班的興南客運回篤加的老家探望內婆,

說探望是好聽而已,其實,內婆自己根本就忙得很,

八十六歲,依然養雞養鴨,種田飼魚,

每次看她把圍裙的群擺塞進黑色的燈籠內褲管,

我就知道她又要爬進沒有活動門的雞鴨欄(奇怪)

抓隻倒楣雞給金孫打牙祭了,因為一年我只回老家兩三次。

鄉下當時頂多就是六十燭光的燈泡,晚飯準備好天都黑了,

小孫子一個人跟阿媽在昏黃的燈下,

面對面對著吃著滿滿一桌的飯,還有那隻倒楣雞的情境,我依然記得。

九十四歲,阿媽過世之前,我就很少回去了;

那時候,她眼睛不好,只能摸我的臉,讓聽見的名字去連結她的記憶。

要她到高雄多住個幾天也不肯,嫌無聊;

每次都急著回鄉下去;彷彿雞鴨豬魚沒了她一天,就活不下去了。


阿媽過世後,有段時間,我人在台南鄉下附近,偶而,就會回去老家看一下,

房子雖然老舊,鄉下的阿姨、嬸嬸還是會去打掃。夜不關門的。

少了人氣的廳堂,依然煙香嬝繞,房間的黏土地板配上太師床,古味十足;

關上厚重的木門,回憶隨著呀~一聲閉鎖在門後,隨時歡迎我再回去打開。

年長回鄉,那也是我迄今記憶鮮明的原因。

二十八歲婚後兩年,我這一輩的堂兄弟鬩牆,

霸的一方拆了祖先住了四代的老家重建,

新的平房沒了兒時的舊回憶,新居落成是哪一天,我根本也不知道。

失去依恃的遠方遊子少了故鄉的呼喚,成了沒有根的一家人,長住高雄;

老家的廟宇只是我精神上的憑藉,卻也不比西港的玉勒慶安宮來得熟稔。

大人如是,小美女們對自已祖先的故居也毫無印象,

留存下來的,就只有寥寥幾張和阿公在塭寮一起,已經泛黃的合照。

阿祖長個甚麼樣子?不知道。她們提起自己的時候也如是說:

「我是高雄人。」


紅毛港人的情境和我雷同,卻是天淵之別。

他們沒了自己的家園,廟宇被摧毀,村民、親戚分處遷徙,散落四方,

賴以維生的傳產條件被剝奪,迄今補償方式依舊沉淪在政爭與人性的貪婪之間,

政府悲憫,有心設立的文化園區又如何?用現代人、甚或外來客的眼光、思維,

足以構築四百年來層層疊疊,如今已成廢墟的人文傳承和歷史文物?

對於已經空無遺物的村落,用如此膚淺的「回娘家」為題,只是想當然爾的虛情假意,

又能夠彌補離鄉背井的村民們多少思鄉之情?

年輕的一輩給這一套,或許還沒甚麼好計較,

對曾經在這裡活過的村民們,真情何以堪啊!


明年,請換個標題吧!不必年年提醒紅毛港人再一次心傷、落淚了。


透過鏡頭,那天,我在耆老的臉上,沒有看到任何一張笑臉。

我放棄拍那個部分。

13



朝鳳宮?用想像的吧!





14



飛鳳宮舊址!第一次遇見 BB 的地方,那天還有焦糖在場。





15



廢墟中,歷史還依稀存活著。





16









17



我自己蒐尋過,除非眼尖,要不然空手而歸的機會很大。





18



偶而,還會看見汽、機車疾駛而過。





19



齊天宮在遠方。沒了。再想像一次吧!





20



這棟樓房能倖存下來,讓我驚訝!

21



缺了蓄水筒和擴建的鐵皮屋。(舊片)







22



不變的是破舊的沙發,背景中原有的樓房全拆了。

23



(舊片)







24



落荒而逃?





25









26









27









28









29




紅毛港人的娘家在哪裡?高字塔文化園區?還是虛無的「紅毛港」三個字?

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