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是個已經舉辦很多年了的活動,
我覺得彌陀虱目魚節還是需要改善。
起碼,虱目魚節不應該只有虱目魚丸,
很多人問我提著的虱目魚是哪裡買的?
我回說那是我用船票加價二十元買的。
沒有花五十元買船票出海繞一圈甚麼都沒有的海景,
你就無法用船票加價買到真正美味的彌陀虱目魚回家。好奇怪。
更奇怪的是,明明都有上百人排隊等著上船,卻只開了一艘船。
美其名是虱目魚文化節,
依我看,充其量只不過像是個白天的夜市而已。
髒亂不提,
真正跟虱目魚文化扯得上關係的,
大概就只有三攤賣虱目魚丸的吧。
老爸養了一輩子的虱目魚,
我雖然沒有接手老爸的事業,
耳濡目染,多少也得到一些虱目魚的傳承。
用這樣的方式推廣虱目魚,
跟辦一場廟會有甚麼兩樣?
就文化的內涵來說,
甚至比廟會還不如。
既然有虱想起魚丸,那我也來一段虱想起吧。
五十年前,引起一場霍亂的罪魁禍首聽說就是虱目魚,
瞬間就把虱目魚從「黃金魚」的珍饈美名貶成垃圾魚,
無人聞問。
那幾年,我只吃虱目魚的兩顆眼珠子之後就丟了,
魚身只吃魚肚,剩下的魚肉加醬油、鹽巴、五香,
溫火慢慢攪拌成魚鬆,盛在竹盆風涼之後就開始挑魚刺;
挑魚刺成了我童年除了寫功課以外最不喜歡的工作之一。
過剩的虱目魚剖肚清腸上鹽之後,掛在曬衣架上風成鹹魚乾。
風乾的過程,永遠都有趕不完的蒼蠅,
有些不幸中蛋的魚乾,還會長出蛆來。
那是虱目魚養殖業最悲慘的年代,
虱目魚產業也從此一蹶不振迄今。
回想也蠻好笑的是,
吃了那麼多不乾不淨的虱目魚,
我還不是活得好好的還過胖咧。
(這一扯好像回不了主題了,^___^.)
..